卦指

遍匈

1、石油是天然生成的、液态的、以( B )为主的混合物。

A)氢氧化合物 B)碳氢化合物 C)氧化物 D)氢化物

2、石油凝固点高低与其( A )量有关。

A)蜡 B)胶质 C)硫 D)碳

3、石油的凝固点一般为( A )

A-5030 B-1010 C030 D3040

4、通常所说的天然气是指天然生成的( A )气体。

A)所有 B)甲烷 C)烷类 D)烃类

5、在标准状态下,天然气和空气的密度之比为(B )。

A0.60.8 B0.61.0 C0.81.0 D1.061.20

6、天然气的发热量随着( A )含量增加而升高。

A)重烃 B)轻烃 C)重烷 D)烃类

7、生油气层的颜色与岩石中含有的( A )、氢氧化压铁、绿泥石及有机物有关。

A)硫化铁 B)硫酸铁 C)碳酸铁 D)氧化铜

8、生油气层主要有暗色的( B )和富含有机质的碳酸盐岩。

A)生物灰岩 B)沉积岩类 C)礁块灰岩 D)碎屑岩

9、生油气层富含有机质和生物化石,尤其以含大量成分散状的( A )为主。

A)浮游生物 B)爬行动物 C)植物 D)微生物

10、目前,生产部门大量采用地球化学分析的方法,来( C )认识生油气层。

A)估计 B)定性 C)定量 D)线性

11、反映岩层有机质丰度的指标不包括( C )。

A)石油类沥青含量 B)剩余有机碳含量

C)烃与有机质的比值 D)烃含量

12、反映岩层中氧化还原的指标不包括( C )。

A)铁的还原系数 B)还原硫的含量

C)化石的含量 D)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比值

13、储油气层必须具备一定的( B )和一定的连通性。

A)孔隙度 B)储集空间 C)密度 D)渗透性

14、岩石孔隙性的好坏常用( A )来表示。

A)孔隙度 B)渗透性 C)渗透率 D)连通性

15、储油气层主要分为( A )、碳酸盐岩类和其他岩盐储集层三类。

A)碎屑岩类 B)沉积岩类 C)化学岩类 D)生物岩类

16、盖层一般具有( A )、相对不渗透或渗透性极弱的特性。

A)厚度大、岩性致密 B)厚度大、岩性坚硬

C)厚度小、岩性致密 D)岩性致密、孔隙度高

17、页岩、泥岩的盖层常可与( A )储集层相伴生。

A)碎屑岩 B)碳酸盐岩 C)石灰岩 D)白云岩

18、岩盐、石膏、石灰岩、白云岩等盖层多于( C )相伴生。

A)碎屑岩 B)岩浆岩 C)碳酸盐岩 D)变质岩

19、控制油气藏的基本条件是( B )。

A)生、储、盖 B)生、运、圈 C)生、盖、圈 D)运、圈、保

20、石油地质学中所说的( C )是指油气在地壳内形成工业聚集的基本单元。

A)油气田 B)工业油气藏 C)油气藏 D)油田

21、油气藏的主要参数不包括( C

A)油气藏及气顶高度(B)含油水边缘 C)油气产量 D)含油气面积

22、油气藏的基本类型有( C

A)两大类 B)三大类 C)四大类 D)五大类

23、岩性尖灭油气藏属于( C )油气藏

A)构造油气藏 B)地层油气藏 C)岩性油气藏 D)特殊类型油气藏

24、油气在构造圈闭内聚集的油气藏称为( C

A)岩性油气藏 B)地层油气藏 C)构造油气藏

25、油气聚集在因岩性或物性发生横向变化形成的岩性灭尖、透镜体等圈闭中的油气藏称为( A

A)岩性油气藏 B)地层油气藏 C)构造油气藏 D)岩性尖灭油气藏

26、我国的油气勘探一般分为( B )阶段

A2 B3 C4 D5

27、钻井地质录井是指在( B )中,取全取准反映地质情况的各项资料数据的工作

A)取心过程 B)钻井过程 C)测井过程 D)试油过程

28、油气田勘探是指在( C )的基础上打出油气井,在提供一定含油气范围的情况下,进一步掌握含油气范围内地质条件和含油气水性质等的勘探。

A)地质普查 B)区域综合勘探 C)整体解剖 D)取心钻井

29、石油工程中,区域探井又称( C

A)预探井 B)参数井 C)基准井 D)区域解剖井

30、整体解剖井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查明( B )构造带油气聚集情况。

A)一级 B)二级 C)一、二级 D)二、三级

31、区域探井是以( C )为勘探对象。

A)三级构造 B)二级构造 C)整个盆地 D)整个油气藏

32、钻时是指钻头每钻进(C )深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

A1m B0.5m C)一个单位 D10m

33、钻时通常所用的单位是( C

Am/min Bh/m Cmin/mmin/0.5m Ds/m

34、钻时录井时,在目的层加密带要每(B )记录一次。

A1m B0.5m C0.2m D0.20.5m

35、( B )是反映井下最直观、最实际的第一手资料。

A)岩屑 B)岩心 C)钻时曲线 D)颜色

36、岩心录井是指地质人员按( B )对岩心进行编录、观察、试验和描述的工作过程。

A)一定顺序 B)一定标准 C)大小 D)颜色

37、通过观察描述( C ),可以了解地层沉积特性、岩性特征、含油气水特征和地下构造情况。

A)钻时曲线 B)岩屑 C)岩心 D)测井曲线

38、岩屑录井是指在钻井过程中,地质人员按一定的( C ),将岩屑连续收集起来,进行观察、分析、归位,以恢复地下原始剖面过程。

A)取样间距 B)迟到时间 C)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 D)井深

39、对岩屑代表性影响不大的因素是( C

A)井壁坍塌 B)划眼深度 C)机械钻速 D)切力变化

40、利用岩屑录井草图进行地层对比,可及时了解本井( D )等。

A)岩性特征 B)钻遇层位 C)正钻层位 D)上述三项

41、钻井液录井是通过纪录钻井过程中( C )的变化来研究地层及其含油气情况的工作过程。

A)钻时 B)钻速 C)钻井液性能 D)钻井液颜色

42、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地质因素不包括( D

A)盐侵 、黏土侵 、地温 、地层倾角 D

43、钻井液录井的方法是( D

A)观察钻井液颜色的变化 B)测定钻井液性能的变化

C)观察钻井液中油、气、水的显示 D)上述三项

44、气测录井是一种直接测定钻井液中( B )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。

A)气体 B)可燃性气体 C)天然气 D)空气

45、影响气测录井的地质因素不包括( D

A)油气比 B)地层压力 C)岩石渗透率和孔隙度(D)岩层厚度

46、气测录井的实质是通过分析钻井液中可燃性气体的含量,发现( C )油气藏。

A)工业 B)有无 C)有无工业价值的 D)有经济价值的

47、荧光是石油和大部分石油产品在( D )照射下所发出的一种特殊的光。

A)红外光 B)红光 C)紫光 D)紫外光

48、根据岩屑所发荧光的亮度和颜色可测定石油的( C

A)含量 B)组分 C)含量和组分 D)密度

49、不属于荧光分析法的是( C

A)荧光直照法 B)点滴分析法 C)性能对比法 D)系列对比法

50、钻井液矿化度高于地层水矿化度或地层电阻率大于( B )时,使用感应测井的效果不如侧向测井。

A20Ω·m B50Ω·m C80Ω·m D100Ω·m

51、微电极测井的径向探测深度一般为( B

A1.53.0cm B2.55.0cm C5.07.5cm D7.510.0cm

52、邻近侧向测井的探测范围是( C

A7.610.0cm B1015cm C1525cm D2535cm

53、微球形聚焦测井的径向探测深度为( C

A5.0cm B10cm C15cm D25cm

54、不属于岩性孔隙度测井方法的是( D

A)密度测井 B)中子测井 C)声波测井 D)自然伽马测井

55、中子测井资料主要用来确定地层孔隙度,也可用来划分岩性及( C

A)含油层 B)含水层 C)含气层 D)干层

56、在沉积岩中,声波时差主要与( D )有关。

A)岩石骨架 B)岩石孔隙分布 C)孔隙中流体性质(D)上述三项

57、确定泥质含量的测井方法有( A )、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和自然电位测井。

A)自然伽马测井 B)电阻率测井 C)声波测井 D)密度测井

58、自然电位曲线可以划分渗透性地层,分析岩性,确定地层中的泥质含量及估算地层水( B

A)矿化度 B)电阻率 C)成分 D)浓度

59、岩石中泥质含量较高是,对( C )的影响不能忽视。

A)自然伽马测井 B)自然伽马能谱测井(C)孔隙度测井 D)自然电位测井

60、不能确定裂缝性地层的测井方法是( A

A)自然电位测井 B)井下声波电视测井(C)声波全波列测井(D)地层倾角测井

61、地层倾角测井磁带纪录采样点电导率曲线为每米( D )点。

A40 B100 C200 D320

62、地层倾角测井时,接触井壁裂缝的极板将出现( C )异常。

A)高电位 B)高电阻率 C)低电阻率 D)低电位

63、水泥与套管胶结不好时,声波能量通过钢管( B )传播,在地层中传播能量小

A)高频 B)高速 C)低频 D)低速

64、在下套管注水泥的井中,声波从发射器到接收器可通过( C )途径传播。

A2 B3 C4 D5

65、噪声测井仪可获得( D )不同频率的曲线

A3 B4 C5 D6

66、井斜测井能够测量( C

A)井斜角 B)方位角 C)井斜角及井斜方位角(D)井眼曲率

67、稠油在地面的黏度一般超过( D

A50mPa·s B200mPa·s C400mPa·s D600mPa·s

68、超高温井温测试仪可耐温( C )以上,耐压20MPa

A210 B200 C350 D600

69、在下列孔隙度测井方法中,测井效果较好的是( C

A)声波测井 B)中子测井 C)密度测井 D)井径测井

70、不同测井方法的( D )各不相同。

A)探测系统 B)测量原理 C)作用 D)上述三项

71、选择测井系列时,需考虑( D

A)地质条件 B)井眼条件 C)井的类型 D)上述三项

72、所选择的测井系列需能准确的提供孔隙度、含水饱和度、束缚水饱和度、可动油两、残余油气饱和度、泥质含量及渗透率的近似值等( C )参数。

A)水力 B)钻井 C)地质 D)岩性

73、测井车停车位置与井口之间最少要有( C )清洁平整的场地。

A10m B20m C30m D50m

74、主井场电源电压要平稳,电压波动要小于( C ),频率50Hz

A±10% B±8% C±5% D±12.5%

75、在测井作业前要( C )转盘,配合测井队吊升测井设备和仪器。

A)启动 B)开启 C)固定 D)解锁

76、测井深度与套管鞋深度误差,对小于1000m的井,允许误差为( C

A±1.5m B±1m C±0.5m D±2m

77、测井深度与套管鞋深度误差,对小于30004000m的井,允许误差为(C

A±1.5m B±1m C±3m D±2m

78、同一口井两次测井在接头处应重复测量( C

A150 m B100 m C50 m D200 m

79、钻井液中的黏土颗粒多数为粒径( B )的悬浮体。

A12μm B0.10.2μm C0.21μm D0. 010.1μm

80、钻井液中胶体的含量的多少取决于黏土在钻井液中的分散状态,即( D )。

A)分散程度 B)絮凝状况 C)聚结状况 D)分散、絮凝和聚结状况

81、从黏土在水中的稳定角度来看,钻井液中黏土颗粒分散的越细,其稳定性( B

A)越差 B)越好 C)较差 D)不变

82、表观黏度不仅与流体性质有关,还受测定仪器的几何形状、尺寸、( B )的变化及测量方法的影响。

A)速度 B)速度梯度 C)压力 D)压力梯度

83、终切力是钻井液静止( C )后所测得的切力。

A1min B10s C10min D15min

84、钻井液的剪切稀释特性是指钻井液( D )随速度梯度的增大而降低的特性。

A)塑性黏度 B)结构黏度 C)漏斗黏度 D)表观黏度

85、国外对油气层损害机理研究的第一阶段是( B

A)定量分析阶段 B)定性分析阶段

C)应用统计分析对损害因素排列次序阶段(D)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阶段

86、我国对油气层损害机理的研究广泛使用了( B )、岩心流动试验和动态模拟等技术。

A)岩石学 B)岩石学分析 C)物理学分析 D)物理化学分析

87、国外采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对油气层损害机理的研究多偏重于( B )对储层的损害方面。

A)黏土的水化 B)微粒运移 C)地层流体 D)地层岩性

88、钻井液固相对油气层的损害,一般情况下,仅限于井眼周围( C )以内。

A20cm B50cm C76cm D1m

89、钻井液固相的损害最终的渗透率降低值可高达( C

A70% B80% C90% D60%

90、对油气层损害较小的可能是( B

A)井内压差 B)钻井液密度 C)浸泡时间 D)起下钻速度

91、为保护油气层,固井时要尽可能使用( B )水泥浆。

A)高密度 B)低密度 C)速凝 D)缓凝

92、注水泥过程中造成油气层损害的重要因素是( B

A)固相颗粒 B)水泥浆滤液 C)添加剂 D)施工时间

93、在( B )注入的高压差作用下,清洗液和隔离液的滤液对地层的侵入量会显著的增加。

A)平板型层流 B)湍流 C)尖峰型层流 D)塞流

94、射孔完井时,在孔眼周围形成压实致密区,原始渗透性能被破坏,其渗透率仅为原始值的( B

A60%80% B7%20% C40%60% D20%40%

95、射孔过程中对油气层的损害因素主要有( D

A)压实带的形成 B)固相堵塞 C)射孔液与储层不配伍(D)上述三项

96、高压差、大排量试油导致油气层损害的因素是( D

A)储层内微粒运移 B)井眼周围形成压力亏欠带 C)产生压实作用(D)上述三项

97、酸化作业可能引起的储层伤害包括( D )和酸与沥青质形成胶状沉淀。

A)酸液与地层反应产生沉淀(B)外来固相堵塞 C)地层微粒增加 D)上述三项

98、酸化作业可能引起的储层损害不可能是( D

A)酸液与地层反应产生沉淀(B)外来固相堵塞 C)地层微粒增加 D)化学溶蚀

99、目前,( B )是低渗油气藏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。

A)酸化作业 B)压裂作业 C)射孔作业 D)防砂作业

100、采油过程中,通常所结盐垢为( C

A)碳酸钙 B)硫酸钙 C)碳酸钙和硫酸钙 D)氯化钠

朕村貧匯鐙和匯鐙

井幡侭嗤-利大凍儺嶄伉